在生物医药、纳米材料及环境监测等领域,颗粒特性分析是质量控制与研发创新的核心环节。M3000
流式成像法粒度仪凭借其动态流式成像原理,突破传统粒度分析技术局限,成为复杂颗粒体系分析的“显微镜+天平”二合一工具,为行业提供高精度、多维度的颗粒表征解决方案。

一、动态成像:从“点测量”到“全貌捕捉”
传统粒度仪多依赖激光散射或电阻法,仅能获取颗粒等效球径,难以反映真实形貌。M3000创新采用动态流式成像技术,通过微流通道将样品颗粒逐一输送至成像区,利用450nm蓝色脉冲光与4096×3000高分辨率成像系统,对每个颗粒进行高速拍照捕捉。其视场达14.13mm×10.35mm,可同时分析数千个颗粒,统计量达百万级,确保结果代表性。例如,在检测200nm-3000μm的微球时,系统能清晰呈现颗粒表面纹理、孔洞等微观结构,为药物递送载体设计提供关键形貌数据。
二、多参数分析:从“单一粒度”到“形貌-浓度-分类”四维洞察
M3000突破传统仪器功能边界,集成五大核心分析模块:
1.粒度分布:提供D10、D50、D90等关键粒径参数,符合ISO 13322-2标准;
2.形貌分析:通过长径比、圆形度、凹凸度等20余种参数,量化颗粒几何特征;
3.颗粒计数:精准统计单位体积内颗粒数量,误差率<1%;
4.最大颗粒追踪:自动识别并标记异常大颗粒,预防注射剂可见异物风险;
5.浓度分析:结合流速与颗粒密度,计算样品中颗粒的实际浓度。
三、行业应用:从“实验室研发”到“生产线质控”全场景覆盖
M3000已深度渗透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食品饮料三大领域:
1.生物医药:符合USP788/789、CP0903等法规要求,用于脂质体、蛋白质聚集体等复杂制剂的不溶性微粒检测;
2.新材料:分析纳米银线、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形貌均匀性,优化合成工艺;
3.食品饮料:监测乳液中脂肪球粒径分布,控制产品稳定性。
从微观形貌到宏观分布,从静态测量到动态追踪,M3000流式成像法粒度仪以动态流式成像技术为核心,重新定义了颗粒分析的精度与维度。随着AI图像识别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融合,未来该仪器将实现颗粒形貌的自动分类与缺陷预测,持续推动行业向智能化、精细化方向演进。